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网站首页 活动纪实 国际八极拳总会 源流沿革 教学在线 八极文化 专题
我要投稿

TOP

张克明拜师
2010-04-19 11:05:40 来源: 作者:霍青锋 【 】 浏览:5667次 评论:0
  张克明是古沧州城南罗疃村人,与表弟李大中同村居住,李大中很早便拜孟村八极拳二世祖吴永老人为师,并且已有相当成就。张克明也是个武迷,想跟表弟学武,但李大中较保守,便以师训:“艺不轻传”为借口拒绝了。张克明口上不说,但心中不悦,憋着一股劲,便决心自己到孟村拜师。
  张克明家中有一头口齿很轻、四蹄矫健、农活全面、性情驯顺的银灰色大叫驴。于是每逢孟村集日便起大早,骑着驴跑十多里路,去孟村赶集。其实,他并不是想买什么或卖什么,而是想去拜访吴老师,有时在集上见到吴老师与熟人谈话,那和蔼亲切的风貌便使他倍感钦佩,很想上前攀谈,请求收录门下,但又怕太冒失,惹老人反感,就更不好办了。所以,一直没敢与老人接话,但他仍然照常赶集不误。
  在一个初秋的上午,集上人还不多时,张克明看见吴老师向村外路旁林边的鸟市走去,自己便把驴栓在小树上,跟在吴老师身后。鸟市里各种鸟很多,有的色彩悦目,有的鸣叫悦耳,品种繁多,琳琅满目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画眉鸟,在一只绿色笼套的精美笼子里,这只鸟不但色彩鲜艳,而且活波可人,并有几套出众的本领。在卖鸟人的指挥下叼旗衔丸随心如意,赢得围观众人的一阵赞扬;二是它能学各种声音,如:学猫叫、学狗叫、学婴儿啼哭、学母鸡下蛋叫声、学扁担的铁勾子和空水桶的铁提环摩擦时的“吱吱”声,更引起了观众的满场喝彩;三是煽翅鸣叫,先是颤动翅膀在笼内转着圈鸣叫,叫着叫着跳到中央台上煽开两翅引颈婉转鸣叫,十分动听。          
  吴老师看了很喜欢,便向鸟主人问价,买鸟人口出高价,出乎人们的意料,吴老师什么也没说,只是摇头叹息,转身走了。
  围观的人中有人劝道:“卖鸟的大哥,你这画眉鸟好,我们都承认,但是你要的价钱都赶上一头驴的价钱了。”
  卖鸟人并不生气,笑着说:“不错,价是要的高些,可是你们不知道,我为了训练它用的时间,如果去打短工挣钱买两头驴恐怕都用不了。这叫‘货卖买主’。老弟你别生气,孟村是个大镇,很可能有高眼人,说不上被人买去,你再想看也看不见了。”围观的人们也就无话可说了。
  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站在一旁的张克明头脑中触电般地激灵一闪,一咬牙牵着驴向牲口市走去。因为驴的成色好,还没进市,就被一些经纪人围上了,真是货好买主多。再加上张克明急着用钱,认可少卖点钱,也不计较,很快就把驴买了,用前大襟兜着钱转身回到了鸟市。
  卖鸟人刚把笼套套上,要走还没走。
  张克明说;“大哥别走,这鸟我要了。”
  说完,便把钱一吊一吊地放到集市交易公用的钱板上,清清楚楚,整整齐齐,一个不少。卖鸟人无话可说,现在有人买了,还真有点舍不得似的,但也只好把鸟笼子递给了张克明。一边微笑着对剩下的围观众人说:“各位看看,我没说错吧,孟村是个有砖有瓦的地方,糊弄人的事不能干。也只有这地方,卖金的才能遇上买金的。”
  张克明接过鸟笼子再看兜里,只剩下两吊多一点了。钱虽不多,但还是买了四盒礼,一手提着鸟笼子,一手提着礼物,找到了吴老师的家。
  吴老师一见很是吃惊,对张克明在集上几次照面未曾相识,但是对这绿色笼套和笼子里的鸟印象太深了。便问起张克明的来意、姓名、家乡、住处,张克明不会说谎,便把一切原由实话实说了。
  吴老师又问:“李大中既是你表弟,又在同村,他的功夫的确也不错了,为什么不找他学,非得跑这么远来拜师?”
  张克明说:“我曾找过大中表弟,但是他说‘恩师告诫艺不轻传’,所以不教我。我一赌气,不再求他,才自己来拜师的。”
  吴老师说:“不错,我是对他说过这话,意思是收徒要选人。一方面要看材料(身体素质),更重要的是品行,如果不慎教了歹人,作出坏事来,也是老师的罪过。”
  这时吴老师已心中有数,一方面知道了张克明李大中表兄弟俩为练武的事心存芥蒂而暗笑;一方面也被面前这个醇厚善良、心地坦诚而拙于辞令的青年人感动了。
  于是接着说:“我看你人品不错,即使学成了,也不会去为非作歹,我收你这个徒弟了。不过话要说在头里,要想练武得能吃苦,更要有恒心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。一是学成后绝不为非作歹,以武欺人,更不许欺师灭祖,否则如有违背师训,我可要收艺回来,到那时不要怨我心狠手辣。”
  张克明听到这里,心里好象开了两扇大门低声连连称“是”,当时便趴在地上,给老师磕了一顿响头,直到老师把他扶起来。
  以后张克明又托朋友请出几位既有声望,而又与吴老师有交情的老人作陪,办了一桌上好清真宴席,在宴前正式向老师递上拜师帖。
  从此,张克明如鱼得水,不分昼夜地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练武中去,甚至把家中农业操作放到第二位。闷头一练就是七、八年,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,张克明进步很快。老师对这个忠诚、纯朴的徒弟也更加喜欢了。但是劝他不要傻练,家中事务也要管一管。张克明看出老师高兴的意思,自己更加奋进,干脆把家务交给了两个哥哥(张克明排行在三,后人称他老张三爷,把他儿子张景星称为小张三爷),自己专管练武术了。
  有一年秋后,张克明去沧州交完钱粮(交农业税),回家的路上路过刘家庙村时,天降大雨,当时村里有座庙,庙中有个和尚叫净空,其实净空不空,是出身少林的僧人。张克明因避雨到庙中与净空谈起话来,人家一眼便看出张克明是习武之人,便与张克明谈起武来,张克明是个武痴,谈到练武倍感亲切,两个人越谈越投机,张克明也发现人家对八极拳并不外行。
  后来和尚提出互相切磋,说:“我支架,你进,不要怕把我打坏了。这样研究对我们都有好处。”
  于是和尚站好马步,伸出右掌说:“请进招吧。”
  因为是这般平心静气的研究,不同较艺分高低,张克明连眼罩也没给对方挂,用了个抱肘把和尚打出好几步远,但是和尚并没有倒下。
  和尚口中连说:“好招!好招!有招无胯。”
  净空再度支好架子,要张克明再进,这次张克明用了个“霸王折江”,又把和尚打出好几步远,净空双脚甚至曾短时离地,但还是不倒。
  张克明没有再进招,而是坐下来向和尚讨教,净空也坦然相告:“你功夫不浅,招也很好,只是有招无胯。”
  雨停了以后,张克明辞别净空回到家里。
  第二天便去找老师,把遇到净空的情况如实说了。老师说:“你太张扬了,多亏和尚手软心善,否则,你不死也得受伤。”
  然后又指点了如何改正有招无胯的诀窍:下盘如何煞式吃步,上盘如何探肩滚肘。
  过了些日子,张克明寻机又去刘家庙与和尚再度试招。这回情况变了,张克明一进招和尚应声倒地,并且只是倒在身后不远。
  净空当时很表惊异!问:“施主为何如此进功神速?”
  张克明不会说谎,老实地告诉和尚说:“老师教的。”
  和尚忙问:“尊师何人?”
  张克明又如实说了:“孟村吴永老师。”
  和尚仰面叹道:“这就难怪了,原来是他老人家!”
  以后张克明不但练功更加刻苦,而且在过手进招方面,特别深钻细研,一直练了近三十年才出道江湖,终于成为一代名望卓著的武术宗师。他的再传弟子八极五世传人李书文有“神枪”之称,曾将八极拳广为传播,遍及全国各地,而李书文之徒霍殿阁叔侄二人在东北三省传艺数十年之久,甚至传播到海外。现在日本、台湾、新加坡、美国等地的八极拳习练者,多出于罗疃一源也。
Tags: 责任编辑:xjxht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张园的习武之风 下一篇拳震八极动京师——丁发祥的故事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