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与段位武术之七:在实践中体验段位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关系
●李树栋
(2017年1月29日)
看了康老师发的《传统武术是段位武术的根》,康老师有理有据的论述了段位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,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最清楚的就是康老师,而且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也是康老师总体把握和要求,在康老师的领导下,大家完成了《段位制系列教程》的编写。
对这个问题我在群里随机发了几段话,现在换一个角度,就是在具体实践中谈一谈段位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关系。便于大家更进一步去了解段位武术。
段位武术与传统武术是血脉相连的,现在段位武术的结构和内容,既有现代教学的理念,又有直接取自传统武术的构架,比如:我们要求的练打结合。就是单练和对练的对应关系,就是取自传统武术,单练、对练、拆招三种形式也是取自传统武术,当然拳种的具体技术也是直从传统武术来的。
1、从参编人员看
康老师已经讲了,参编人员是由三个方面组成,就是民间武术传承人、院校老师、运动队教练。仅以八极拳为例,前期编动作的有吴连枝老师、王世泉老师、张永明老师,还有北体大的弓云武老师,我上次提参编人员时漏掉了弓云武老师,在此表示歉意,(自己批评自己:太不严谨了。)执笔的有李会宁老师,我是后期整理。这里面民间传承人最多,吴连枝、王世泉、张永明、李会宁和我都是民间传承人。演练者都是王世泉老师的弟子,他们既有运动员的经历,也系统学习传统八极拳。据后来北体杨老师给我介绍,说:“你们八极拳那几个老同志编动作的时候很辛苦,天气热都光着膀子练。”老同志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,应该说:段位武术是凝结了民间传承人、院校老师和运动员的心血的结晶。
2、从教学实践看
记得我第一次组织段位武术培训,当然需要我通知我能联系上的练八极拳的朋友,通知的时候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事,我记得很清楚,我给一个同门师兄打电话,通知他参加培训,他说了一句:“他们编的八极拳打不合。”我说:“你看到什么样了吗?”他说:“没看到。”我当然知道他没看到,我接着说:“我能打合,你要是打不合就是你自己的问题,不是套路编排的问题。”他笑了,回答说:“我去参加培训。”接着报了名,来了以后练得挺认真,效果也很好。
很多人往往就是凭自己的猜测去评价一个事物,我有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,确实得加强自律。所以评价一个事物,你要去了解它,了解得越细致,越全面,评价才能越准确。
我在段位武术教学实践中体会到,段位武术完全可以练出传统的味道、传统的技法。因为它就是源于传统,植根传统。有一句话叫:事在人为。如果个人水平高,练什么都是精品。如果个人水平不行,练传统的内容,也没有传统的味道和技法。所以,我们经常看到同一套拳术,不同人演练会有区别,有的是规格的区别,有的是动作表达的区别,有的是节奏的区别,有的是水平的区别,有的是动作含义的区别,有的是风格的区别,有的是内涵的区别,等等。这些区别恰恰就是我们评价的依据。
那么在段位武术教学中,怎么体现传统、保持传统呢?实际上就是保持拳种的要领和劲力,对练时注意体现应用特点。这些在教材中都有,主要在基本形态部分,这部分是按拳种一贯的要求编写的,八极拳的教材我很清楚,这部分也是我写的,撰写的原则就是把传统的要求拿过来,加以表述和说明。所以只要按要求练了,练出来就是传统的风格和特点,有些传统基础好的老拳师,练出来传统味道就很浓,这个在我参与的两次国考中也看到了。
3、从体系看
段位武术是既有现代理念,又有传统支撑,所以形成的是由系统技术和系统了理论组成的评价体系。
虽然到目前为止,武术的评价体系还有其方面的,比如:武术运动员的评价体系,其中包括自选套路、传统套路,也包括散打,这几种评价是以运动成绩为依据的,比如一个运动员某一套拳得了第一名,甚至是得了若干第一名,就可以按着这个条件获得相对应的运动员称号,三级、二级、一级,或健将级。还有非遗的评价也有个标准,重点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。我们的段位制是全面评价、系统评价习武水平的一个体系,明显与以上的不同,所以应该是目前更全面、更系统、受众也更多的武术评价体系。
我在与武术界人士交往的时候,经常会听到一句话,就是:“我也会练八极拳。”这个情况,一般都是会练一个套路,或者说会比划一个套路,不是会练八极拳的体系。个人觉得,练习武术,系统掌握一个拳种体系很重要。段位武术确立了以拳种为基本评价单位,这既体现了段位武术植根传统,源于传统,更是对弘扬传统武术的一个更具体,更有实际意义的举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