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网站首页 活动纪实 国际八极拳总会 源流沿革 教学在线 八极文化 专题
我要投稿

TOP

我与段位武术之一:我参与的段位制教程终审
2017-02-01 20:36:03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李树栋 【 】 浏览:2530次 评论:0
我与段位武术之一:我参与的段位制教程终审
●李树栋
(2017年1月29日)

  前几天,康戈武老师成立了一个“段位武术发展论坛”微信群,邀请我参加论坛,昨天,陈延军律师提出让参与段位制编写的人员谈一谈“段位制教材背后的故事”,而且指名让我做准备,康老师也跟我说应该把这段写一个回忆录。想了一下,就把我从参与段位制教材开始,包括参与段位制的其它工作,一并写一个回忆录。有点流水账的味道,但把这段亲身参与的历史记录下来,经历的点滴做一个回忆,也许会对大家启发。
  记得98年开始实行武术段位制的时候,当时挺兴奋,我们的武术终于有了自己的评价体系。然后就是参加省里的培训班,学习考试,结束以后就是仔细阅读文件,组织本地的武术爱好者申报。时间过得很快,我也从首批的六段,02年的七段,一路走过来,到了08年,大家都知道08年的一件大事,就是北京奥运会,我来到北京,也曾出任了奥运青年营的八极拳教练。09年二月我出版了第一本武术专著《八极拳教程》。今天开始着手追忆“我与段位制”,陆续发出来,不当之处敬请康老师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。

  一、我与段位武术之一:我参与的段位制教程终审
  我与段位制教程的密切相关的有这么几个方面,就是参与段位制教程的终审、教学视频的拍摄和段位制八极拳的培训工作。现在回过头来,看看走过的路程,觉得还是很有意义,现在写出来,也许对段位武术的发展,对热衷段位武术的人们会有借鉴和启发。
  2010年初,我回老家过春节,应该是正月15下午,具体日期记不清了,我正在为《公主岭图片志》拍摄相关照片,而且准备和摄影的朋友晚上拍礼花。这时,接到了康老师的电话,通知我明天赶回北京,参加“段位制系列教程专家终审专家会议”,接到通知后首先感觉这是领导的信任,我是学理科的,后来参加研究生班学的是教育管理,武术是草根族,地道的民间传承,业余爱好,只是本人比较热衷武术,属于酷爱那种类型,系统学习了霍氏八极拳的体系。
  但是,时间太紧迫了,那个时候火车票紧张,我已经买了阴历20的车票,而且那一年长春铁路局管理很严,所有人都到窗口买票,内部人也得排队,走后门都不行,票贩子也找不到,买高价票也行不通。没办法,只好向康老师说明情况,只能是阴历21早晨到京。好在是审教材,涉及的人员不多,安排的时间也比较长,记得一共是15天(或者20天,记不准了),我得晚到4天。当然更主要的是,领导的理解和关怀,康老师让我按原计划回京,到京后直接报到。火车是夕发朝至,早晨到北京,赶紧到小营北路一家快捷酒店报到。康老师在等着我,一起吃早餐,康老师单独再把工作要求讲一遍,说实话,心里有些过意不去,客气的话不用多说了,开工干活吧。
  当初康老师介绍参加教程审核的基本都是各大学的武术专业老师,只有我和邸国勇老师是民间的,又介绍我和各位老师一一见面参加终审的专家有邸国勇(北京市形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)、孙刚(山东师范大学)、马爱民(安阳师范学院)、王开文(烟台大学)、李树栋(霍氏八极拳传人)、刘宇峰(山西忻州师范学院)、武世俊(北京人文大学)、田金龙(扬州大学)、张学生(华北科技学院),过几天武世俊老师也来报到了。
  我们的工作任务,首先是按照教材的编写要求,审核动作编排,然后按着编写体例,形成完整的教材。我负责八极拳教材的审核,我拿到的材料有一至六段单练对练的演练视频,还有一份电子版的动作说明。前期的动作编排是吴连枝、王世泉、张永明三位老师做的,动作说明是李会宁写的,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劳动。
  我第一步就是反复看演练视频,先看每一段的编排是否符合要求,把不符合编排要求的地方记录下来,提出修改建议,然后看具体到每个动作的细节,更多的时候。开始熟悉情况的时候,可以说是关到房间里,一点一点的对照,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观察、记录。忘记吃饭是经常的事,什么时候告一段落,才能下楼吃饭。吃饭是在楼下饭店,饿了随时去吃,吃完签字,这也符合我们这个工作的特点,无法定时吃饭,也无法统一就餐。但我们之间的交流还是很频繁,随时互相借鉴经验,交流体会,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,三、四天以后,基本情况摸清了,顺手了,我们偶尔也会相约一起下楼吃顿饭。
  审核的最大难点就是,单练和对练的一致性,就是单练拳术的前半段和后半段是一一对应的对练关系,这也是段位制标准化技术上的一大特色“练打结合”,好在传统八极拳原来就是这样编排的,所以这个情况我也比较熟悉。并且按要求把打、踢、拿、靠、摔五个技术元素,分别体现在每段的内容中去。在处理编排不符合要求的情况,既要尊重前边几位老师的工作,还得严格执行编写要求,该修改的必须修改,能保留的尽量保留,这也需要他们的理解和配合。好在我们都是练八极拳的,早就都认识,关系也不错,当然也就好沟通多了。编排之外就是拳术风格的问题,我的意见就是突出普遍性和共性,强化招牌动作,同时淡化个性,而且要尽量避免有悖拳理的现象出现。比如:八极拳要求立腰敛臀,就不能出现塌腰的字样。
  举一个技术方面的事例,当初康老师跟我说:“你们八极拳一段到五段的起势收势和六段不一致,你看看怎么把它统一起来。”每一段位的演练起势收势一致,这是明确的教材编写要求,一到五段的起势拉弓,收势闭裆,确实也有八极拳特色不足的问题,六段是马步顶肘起势,但动作不够简练,或者是太复杂了。我看了以后主张用马步顶肘,因为这是典型的八极拳动作,或者叫招牌动作,一看起势就是八极拳。康老师说:“六段的起势太复杂了,都快成半趟拳了”。后来我说:“马步顶肘可以简捷。”我就把动作简化,起势马步顶肘,收势并步顶肘,把两个动作简化,三个图解完成表达。在最后定稿的时候,康老师和王世泉老师都在,我演练了一下,康老师说:“这个好,就是它了。”拍摄视频教学前,王世泉老师跟我说:“收势都差一点没有回到原位,还是把收势也定为马步顶肘吧。”所以最后起势和收势都是马步顶肘,不同的一个是进步,一个是退步,这就是段位八极拳起势和收势的确定过程。
  临近终审结束的时候,有几个拳种因为改动小(主要是人家工作效率高),可以定稿了。八极拳需要修改的地方比较多,需要跟王世泉老师他们沟通,这次无法定稿,我就先把基本形态部分写出来,因为这部分原来的资料里没有,还有套路里面可以确定的动作说明也写出来,因为自己编辑过《霍氏八极拳谱》,又刚刚出版了《八极拳教程》,八极拳方面的文章也多次发表,所以对写书不算陌生。动作说明不难写,但却是最耗费时间的,经过审核,调整的不少,改动的也挺多,原来的文字基本用不上了,也不是没有可用的,只是要保证书写无误,表述准确,必须要细致反复看动作,所以修改已有的文字更麻烦,还不如从头来过也相当于重新写,很多时候都是一帧一帧的看。就这样教材的审核工作算告一段落,回去还得找王世泉老师沟通情况。

审教材的场景

邸国勇、武世俊、李树栋
Tags: 责任编辑:xjxht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我与段位武术之二:我参与的段位.. 下一篇李树栋武学专著:《秦戈漢風̶..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